斯日古愣,中共党员,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乌兰哈达嘎查村委会副主任,乌兰哈达苏木第三届人大代表。任职以来,他恪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积极探索代表履职新途径,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为百姓排忧解难,努力把代表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各环节、全过程,不断提升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带头示范引领,助力产业发展。“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反哺于人民,要帮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斯日古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斯日古愣不遗余力地发挥代表作用,为农牧民出点子、谋路子。为提高经济收益,调整产业结构,斯日古愣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经常带领部分村民奔赴市内外开展招商考察,并引进通辽市佰草卉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打造中药材示范基地。他常说“要打好乡村振兴产业这场硬仗,首先要自己做好榜样,带动老百姓致富。”为了使中药材种植成功,他学习关于药材种植的技术和先进经验,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带头种植了100亩中药材,为群众蹚出一条平坦的致富之路。乌兰哈达嘎查村民六斤是第一个响应号召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之一,“斯日古愣是我们家的常客,经常跟我说种植高收入作物的好处,同时从外面请专家来给我们做宣传工作,我抱着试试的态度种了苍术,今年是第二年,第三年差不多能挣个10多万吧。”六斤高兴地说道。在斯日古愣的带领下,目前已有10余户农户种植300亩赤芍、苍术等,中药材的种植不仅推动乌兰哈达嘎查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嘎查村种植中药材。
为了更好地发展集体经济,也为了群众有个好收成,他赴吉林省成功引进了品字形种植模式,在嘎查120亩集体耕地作为示范田,种植了3种不同的高产新型玉米。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型玉米品种的情况,他每天起早贪黑观察玉米的长势并且学习有关新型玉米种植和施肥的技能。“我想通过这片示范田让老百姓看到真真切切的效益,之前我们每亩地也就能打800斤,今年预计能打1300斤,这要是成了之后群众也用这种模式种植的话还能增加不少收入。”斯日古愣望着长势喜人的示范田欣慰地说道。

践行代表职责,助力民生福祉。担任人大代表以来,斯日古愣密切关注群众需求,目睹了乌兰哈达嘎查附近的昆都楞河没有桥梁连接、无法直通的问题以及嘎查南部自然村的道路损坏等问题给村民出行及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身为基层人大代表的他,走村入户搞调研,收集群众所盼所想,整理成反映相关问题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了苏木,得到了苏木各部门的肯定与支持。
与此同时,斯日古愣在嘎查内发起了捐资修桥倡议,并在捐资工作中发挥出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捐款1000元,党员同志纷纷慷慨解囊,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都积极响应号召,约300人响应,筹集数额近5万元。施工过程中,他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己也敢为表率,为了修个放心桥,放心路,他每天两头跑,上午守在修桥现场、下午守在修路现场,督促质量,协调解决施工困难,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施工现场,全程监督施工。经过2个月的辛勤劳动,昆都楞河涵洞桥已投入使用,嘎查南部自然村也修通了约3公里的砂石路。

心系群众冷暖,助力乡村文明。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难也要努力去办。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斯日古愣作为基层人大代表,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民生发展和群众的日常需求。
在苏兰哈达苏木幸福家园里,住着三十多户老弱病残老人,斯日古愣眼看着这些老人出行不便,吃不到新鲜水果和蔬菜,他自己出资在幸福家园的空地处栽植了30棵各类果树,供老人们日常的采摘。并带领和引导每户,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种植各种蔬菜,今年果树和菜园硕果累累,老人们也吃在嘴里,甜在心头。

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人大代表,斯日古愣聚焦发展大计、心系民生冷暖,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精准聚焦“微实事”,把“实事清单”变成“幸福清单”,用心、用情、用力履行好代表职务。
报送:乌兰哈达苏木人大 斯琴巴特尔
